
學習資源
探索市場跡象,捕捉潛在的趨勢脈動。
All In的快感
市場上有些賭徒喜歡全倉交易,曾經我也不例外。全倉交易是指交易者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一個或少數幾個交易中,期望從中獲得巨額的回報。
尤其是在個股期貨交易中,7.41倍的槓桿倍率,只要當天出現超過7%的漲幅或跌幅,就能夠讓你投入的保證金增加超過50%,如果你是交易證券,你至少要持有超過四天的連續漲停,才有辦法獲得相同的資金成長。這聽起來很吸引人對吧?但槓桿是一把雙面刃,如果市場的走勢正好與你的預期相反,這也會重創你的資金。
全倉交易也會使我們的情緒受到極大的壓力。因為他們的全部資金都投入到一個交易中,任何小幅度的價格變動都可能導致他們的投資收益出現大幅度的變化。這種壓力會引起恐懼,進而影響他們的決策能力,導致他們做出非理性的交易決定。簡單來說,就是你會因為恐懼而過早的停損。即便該商品僅是在合理的範圍內進行價格波動。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交易者更偏好使用一種穩健、以風險管理為中心的策略,如調整部位大小,並為每筆交易設定一個合理的風險上限。這種策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風險,並在交易中維持情緒穩定。
合理的風險範圍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風險管理。在訂定任何交易策略時,理解並控制風險至關重要。先來跟大家聊聊我們每一筆交易所適合承受的風險範圍計算方式。
我們建議每筆交易的風險應控制在總資金的1.25%至2.5%之間。
當風險低於1.25%時,即使交易結果成功,但由於部位規模過小,因此對總資金的增幅效益並不明顯。換句話說,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太小,那麼即使你的交易策略執行得再好,你的投資回報也將受到限制。
而如果風險超過2.5%,則會過度增加整體風險。這意味著,如果市場與你預期的不同,你可能會遭受到超出你能承受的損失,並迅速耗盡你的交易資金。
因此,將風險維持在1.25%至2.5%的範圍,這不僅能夠保護你的資金,降低損失風險,還能確保足夠的投資回報。這種平衡的風險管理策略能夠幫助我們維護穩健的交易組合與部位的彈性,並在長期內獲得良好的報酬。
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將每筆交易風險上限設定為2.5%,即使你的交易持續不利,你也需要遭遇40次連續的損失,才有可能耗盡你的資金。這種方式能進一步確保了你的財務安全,同時你也有足夠的彈性和耐力在市場中長期操作。
期貨的價格波動
價值型的長期投資者,一般來說他們可能要能承受自己持有的金融商品出現超過15~20%的回檔與價格波動。那麼對於短線交易的期貨交易者來說,多少的價格波動是合理的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策略、風險承受度和資金的規模都不相同。但關於這個部分,我們有一個建議:3~7%,前提是在符合上述的每筆交易風險不高於總資金的2.5%。
*注意,這邊是指個股期貨,台指期貨扛3~7%有點太high了
這個波動範圍允許我們在市場的起伏中有足夠的彈性去尋找利潤,同時也為潛在的風險上設定了明確的上限。若波動小於3%,我們會很容易被市場中的「雜音」,也就是不規則或非主要趨勢的小幅度價格變動所影響,過早及過頻繁的停損出場。這樣的彈性太小,會讓我們無法充分利用市場的潛在利益。
相反地,若波動超過7%,這可能是一個警訊,表示該商品的價格趨勢可能正在進行重大的反轉。在這種情況下,持續維持原先的交易策略會導致不必要的風險暴露。
管理範例
假設我們今天的總資金為400,000元,每一筆交易的風險上限為其2.5%,所以每一筆交易的虧損最高為400,000 *0.025 = 10,000元。
以個股期貨而言,在不同的波動率下,我們可以交易的個股期貨價格分別為:
- 3%的波動 = 166.6元(166,600 *2 *0.03 = 9,996)
- 4%的波動 = 125元(125,000 *2 *0.04 =10,000)
- 5%的波動 = 100元(100,000 *2 *0.05 = 10,000)
- 6%的波動 = 83.3元(83,300 *2 *0.06 = 9,996)
- 7%的波動 = 71.4元(71,400 *2 *0.07 = 9,996)
由於個股期貨的合約價值為2000股,所以上述的列表都會乘以2。這個列表顯示的是當你的下檔風險可能為3~7%時,為了將交易風險控制在總資金的2.5%,你所能購買的個股期貨價格。也就是說,當你的總資金為40萬時,你購買1口價格71.4元的個股期貨,你最高可以承受其高達7%的價格波動,也不會超出你的風險預算。
下檔風險:我們在繪製與分析圖表時,支撐位其實就是參考價值很高的停損點位。而下檔風險就是欲交易的商品現價,或是預計進場價,離支撐位的距離。EX:205進場,200為支撐位,199為停損價。(205-199)*2000 = 12000元,這個就是下檔風險。
同樣的,如果你選擇購買2口價格為71.4元的個股期貨,你能承受的價格波動就僅剩下3.5%。而台指期貨的計算方式也類似,每持有一口大型台指期貨在同樣的風險預算你能承受50點的波動,若是小型台指期貨則可以承受200點的波動,或是承受50點的波動下,持有四口小型台指期貨。
我們知道,有的時候想到要做這些數學的計算,就會讓人很頭痛。但請記住:是否做好部位及風險管理,就是交易者與賭徒的差別。
理想很豐腴,但現實卻很骨感
在理論上,部位控管的概念十分直觀且簡單:限制每次交易的潛在損失,使其不超過總資本的一定比例。這種策略能幫助我們避免在單次交易中受到大幅損失,並確保在連續虧損情況下仍能保存足夠的資金進行交易。
然而,將部位控管的理論運用在實際的交易中時,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
- 市場的波動性:即便我們將可能的市場波動列入交易策略中,例如3%至7%。然而,實際的市場波動性可能會超出這個範圍。例如,由於突發的新聞事件,開盤後的價格可能因此出現大幅度的跳空,這會導致實際損失超過預期的風險上限。
- 市場的流動性:如果交易的商品為冷門商品,亦或者是熱門商品的遠月份合約,會因為該商品在市場上的參與者不足,導致我們無法在預期的價位做平倉。這在交易中稱作為「滑價」,會讓我們無法精準的做好風險上限。
- 交易者的紀律:部位控管的策略需要交易者有良好的自律,並且遵守風險管理的規則。而在實際交易中,由於情緒的影響,我們可能會忽視風險管理的規則,尤其在連續虧損或連續獲利的情況下,受到恐懼和貪婪的情緒影響。
在交易市場中,沒有任何一種策略或是部位管理能夠適用於所有市場及所有的交易者。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習慣與資金比例,這裡所介紹的部位管理,主要是給我們做一個參考,使我們在制定交易計畫時,能夠準備得更詳細。也祝福大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市場上保有彈性與紀律。